它来了!
它带着笑尿人不偿命的广告又!来!了!
小度的搞笑功力我不担心,但仔细思考下,这广告的心思不止搞笑。它在嬉皮笑脸的同时,聊了更多,也聊得更深。
▼
小度这支广告,聊了挺多带娃的事。
从吃饭、养宠物、买东西、讲睡前故事等生活细节,将“75前家长”和“85后家长”各自的带娃特点逐一呈现,其中不少细节都让人眼熟。
无论是上一届坚持规则,强调吃饭不能一心二用、洗完澡不能瞎摸、讲故事都要念叨考清华:
还是新一代父母打破规则,习惯于下饭综艺、宠物也是家庭成员、直播买买买、借助小度讲睡前故事:
而彩蛋“垃圾筒”的梗好笑又扎心,我们就是这样被“骗”着长大的,然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尤其最后,年轻妈妈辅导作业崩溃的样子,在开学遥遥无期、娃只能在家学习的当下,肯定能引起一大片哀嚎式共鸣。更搞笑的是,妈妈崩溃之余还不忘教导垃圾分类法则……这个妈妈有点坚强啊。
从营销视角分析,小度这支广告能刷屏有两个更深层原因:
一是,回忆杀唤醒同理心。广告呈现的75前家长带娃经历,其实就是85后年轻家长的真实成长经历。从前被教导的小女孩长大了,开始扮演妈妈的角色,哪怕回看从前会觉得妈妈好严厉,但更多还是温暖的回忆,也理解那个年代父母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这支广告既是两代对比,也是生生不息。如果你注意看就会发现,扮演女儿的小演员是同一位,这也暗暗印证着,小度想拍出一种传承感和变迁感。时代在变,教育方式在变,但无论哪种方式,父母希望孩子能更好地去生活去学习的心意,父母对孩子天然的深厚的爱意,都是永恒不变的。
二是,直击家长带娃痛点。广告是直奔年轻家长来的,每个场景都高度还原了他们佛系带娃、随缘带娃的现状。尤其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暴增,于是亲子间关于吃饭、洗澡、讲故事、写作业的各种细微痛点全部涌现出来。
但好在,广告用幽默感化解了这些崩溃又无奈的小事,松解了年轻父母紧绷的情绪和神经,让他们在广告中得到抚慰和共鸣的同时,也得以从旁观者角度,从两代人教育对比中,去看待自己的带娃模式,在这段特殊的亲子时光中收获新的体悟。
▼
用一支搞笑广告呈现两代父母带娃差异后,小度继续往深里聊。
这组沿用逗趣风格的对比海报,以“当孩子……”的固定句式,进一步生动描绘了九个典型场景下的带娃差异。
借用“劳模”“躺赢”这两个熟悉又生动的词汇,给两代父母打标签,令对比一目了然。
巧妙地是,小度让产品功能卖点穿插出现,不着痕迹地让更多潜在用户了解小度在调剂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一番深度对比后,小度把目光聚焦于“躺赢式父母”,明确定义并肯定“躺赢式教育”同样有可取之处。
小度提炼出的“佛系,偷懒,随缘”,看似有悖传统,却更贴合成长于物质丰盛年代孩子们的真实需求:要减法不要加法,无须疯狂报班,即便父母因为工作无法时刻陪伴,小度用父母的声音讲故事也会给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快乐。
小度洞察到的“带娃去玩,分数看淡,不刻意和老师套近乎”,更反映出年轻父母们给自己和孩子适度松绑的新型教育理念:不迷信“分数、才艺、起跑线”,但也不会“放任自流”而是“放手去飞”。
也就是说,“躺赢式父母”的真实心理,小度读透了,也看懂了。这正是海报发布后,能二度引发讨论、收获更多共鸣的真正原因。
▼
再从全局看,小度这次的传播,为什么能“聊更多、聊更深”?
一方面,小度从搞笑有趣的用户体验中,挖掘出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考。比如教育理念的升级、智能工具的使用、家长时间分配方式的改变、孩子受教育方式的改变、亲子关系的变化等。同时,它以兼顾轻松幽默和深刻洞察的传播方式,与用户走心又走肾地探讨这些新理念新趋势,更能引发用户的认同和共鸣。
另一方面,小度始终关注和重视来自用户的声音,并以此决策传播动作。比如这次就从日常生活中准确洞察到用户带娃痛点问题,对带娃方式做了对比;前几天还从用户的UGC中捕捉到用户喜欢玩“放屁梗”,产出一波“小度小度放个P”的另类公益等等。(点击蓝色字了解更多)
小度通过持续不断地捕捉用户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以此为基开展传播动作、优化产品功能和风格,在为他们提供更深度的服务的同时,也与他们建立更持久、更深度的情感连接。
当小度和用户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用户每一次使用都在推动小度进步,小度每一次升级也都助力用户拥有更好生活,那小度就会更加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朋友和家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4A广告提案网):这届85后家长,很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