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义上来讲,是指向社会大众广而告之某件事。依据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可分为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人们通常说的广告,基本上都是经济广告。
但总有特例——有些经济广告,从头到尾没露出一点“求营利”迹象,但的确出自商业品牌之手,属于「非典型经济广告」。
可以推想,经济收益不好的品牌,往往为了存活下来,不得不把营销成本投放在销售转化率更高的地方,而缺乏眼见的品牌则不会做无益于当下的功,只追求即时销售回报。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费力不讨好的「非典型经济广告」存在?
透过京东在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推出的这支「非典型经济广告」,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因为品牌所具有的远见,希望与用户建立更深层的沟通与连接。
▼
广告用1分30秒,回顾了2020年已过去的9个月。
每幅熟悉的画面背后,都是一个事件、一种故事、一类人群。
有身穿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听到闹铃响就立刻冲进病房。
有在家办公的大人,在家上网课的小孩。
有临近毕业、四处求职的高校毕业生。
整体来看,广告叙事直接、情节纯粹,没有所谓的“目标人群”,几乎每个人都能看懂,因为里面记录的都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回忆。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广告连商品植入、“上京东”的口号都没有,甚至也少见中秋国庆节日营销一贯该有的团圆情绪,整支广告就是以自然的、平实的调性和姿态,去呈现一段岁月,去祝愿节日快乐。
但京东的巧思也恰恰在此。
剥离该剥离的元素,专注凸显“闹钟”这一意象,通过各式各样的闹铃声,将过去、现在、未来的画面串联起来,一步步催化情绪,引发情感共鸣。
同时,以闹钟为沟通介质,赋予这种日常提醒工具以更深层次意义——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双节长假,闹铃声宛如重启之声,意味着拥抱假期、热爱生活、再次出发。
对应到广告中来看,当提示假期来临的闹铃声响起,视频配乐也由平静舒缓变得轻快昂扬,无需多言,那种欢乐、欣喜的感觉,立刻就有了。
如此,广告落版文案“美好时分 如期而至”也找到了具象化的物质载体——闹铃声每响起一次,就是品牌触达用户内心一次,一场轻巧而深度的情感沟通,就此达成。
如果跳出广告思维再来咀嚼“美好时分 如期而至”这句朴素简白的祝福,还能体味到一种轻松而真诚的情谊:京东希望你好好放个假,祝你在假期中拥有美好。
▼
从营销视角出发,“美好时分 如期而至”的传播主旨,也达成了三个层面的效果自洽:
从用户层面看,这句祝福语无差别适合所有人,十分适合国庆中秋双节这样全民同乐的氛围节点。
而且这个难得八天长假,承载着大众对休闲娱乐、身心放松的急切需求,因此过于复杂和深沉的传播内容,不但背离了大众内心所向,还会增添不必要的信息负担。
从社会层面看,这句祝福语蕴藏着一种属于2020年的独特时代情绪:对过去的致敬,对现在的珍惜,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都知道这个假期的来之不易,或许从前,假期就只是休息,但在当下,能度过一个美好假期,就意味着社会运转一切向好。
而对品牌自身来说,京东找到了「非典型经济广告」这种轻量连接用户的方法——基于双节长假,围绕“美好时分如期而至”主题展开集中沟通,在自然流畅的情感氛围中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更与京东的“不负每一份热爱”的品牌主张高度契合,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强化着品牌认知与好感。
的确,像京东这样一个广为受众所知的品牌,喋喋不休可能反而会有损品牌印象分。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把握好分寸和火候,可能才是京东做传播时应该细细考量的事。听起来简单,实操一下就知道挺难。
从京东这支广告来看,它心里有准,也拿得够稳。
点下方阅读原文
共同拥有美好时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4A广告提案网):还有比这更单纯的广告吗?
暂无评论